emc易倍体育山东东营与新疆疏勒,因为对口援疆紧紧联系在一起。其中,教育援疆是对口援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文化润疆”“长期建疆”的“基础性工程”。
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这是每一名疏勒援疆干部心中的“援疆三问”,也是每一名援疆教师希望用心作答的一张考卷。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进疆以来,东营援疆工作指挥部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教育援疆摆在重要位置,坚持硬件软件并举、“输血”“造血”并重,有形有感有效推进文化润疆,为疏勒做“留得下”的教育帮扶。
从办学条件改善emc易倍、教育质量提升,到教师团队培养、民族团结教育……援疆教师的故事,如春风细雨,吹拂着民族团结之花,浇灌着祖国西部的棵棵秧苗,为疏勒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着教育力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初冬走进喀什地区疏勒县第二幼儿园,首先来到的是国旗广场。新修的塑胶地面上,装饰着一朵朵中华祥云图案。孩子们脚踏“祥云”,在老师带领下唱诵《三字经》、表演京剧《粉墨花旦》,纯真的笑脸、奶声奶气的嗓音,把观者带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处……
疏勒县第二幼儿园是东营援疆帮扶的8所学校之一,也是山东援疆第一所全托管式幼儿园。从今年2月份开始,东营援疆实现了对口帮扶从学前到小学、初中、高中、中职、技校各学段全覆盖。入疆之后,山东省特级教师、东营市海河幼儿园陈丽萍等6名援疆教师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在东营市援疆工作指挥部指导下,对教学楼和户外自主游戏场地提升改造。
新建木工坊、美工坊、足球场、百果园;改造喊泉、沙池,打造体能训练走廊、户外拓展区……东营学前教育援疆团队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增添智慧、锻炼体魄,同时把“爱国、润疆”的理念融入到点滴细节之中,创新“自主游戏+国学”教育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在玩和学的全过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娃娃抓起作出有益探索。2024年暑假结束再开学时,646名幼儿惊奇地发现,自己置身的已是一座充满活力和巧思的乐园。
学校硬件设施是教育活动的“硬基础”。东营援疆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自去年以来,除对疏勒县第二幼儿园进行提升改造之外,援建的疏勒县四小、五幼投入使用,完成了喀什二中疏勒校区办学水平提升。与此同时,为疏勒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齐鲁疏勒二中、疏勒县实验学校、疏勒县八一中学新建(改建)学生浴室,让1.6万余名寄宿生在学校就能洗上热水澡。办学条件的改善,成为疏勒县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
2023年2月7日,东营援建的疏勒县第四小学正式启用;一年后,这所学校已成为疏勒县的“明星学校”,在今年喀什地区庆祝第40个教师节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成果的取得,首先得益于东营援疆创新“组团式”教育援疆模式。这一模式,由过去的援疆教师“顶岗”上课,向管理组团、业务组团改变,从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学科主任,均由援疆教师担任,将山东先进管理理念、教学经验充分注入,并与当地教师结对,实现教育资源优势互补、教师团队加速成长。
“育人水平的提升,关键在管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教师。”疏勒县第四小学援疆校长陈英勇表示。他带领团队10名援疆教师发挥“组团式”优势,从管理和教研切入,完成了制度建模、德育建模、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鲁喀联合教研活动,学校教学质量一再跃升——
2023年度喀什地区教师优质课比赛,疏勒县荣获一等奖的12节课中,有11节由疏勒四小报送;疏勒四小在当地率先开设了社会实践课,设立了43个兴趣社团,并首次把九龙翻身锣鼓、剪纸、戏曲等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入校园。
今年国庆节,“龙腾华夏·传承有我”鲁疆传统文化交流活动登上央视新闻,尔族少年阿尔法提和同学表演的九龙翻身锣鼓作为开场表演惊艳全场。阿尔法提的母亲说emc易倍,自从跟山东援疆教师商曰武学习打鼓以来,孩子在校园里变得昂首挺胸、阳光自信,满满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东营援疆工作指挥部党委委员,疏勒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永刚介绍,东营市援疆工作指挥部以“教研组团”为抓手,深化与疏勒县教学研究室合署的东营援疆教育发展中心作用,选聘援疆教师担任专兼职教研员,组织齐鲁名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开展一系列鲁喀联合教研、送教讲学等活动;在受援学校成立山东援疆教师工作室,实施“青蓝工程”,有针对性地结对子、用心用情传帮带。
在疏勒县第四小学,尔族教师阿卜来提·奥布力喀斯木跟着援疆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周金花学了不少真本事。师傅“手把手”辅导教案、“面对面”指导备课,让阿卜来提等当地青年教师掌握了先进的“1+3+N”课堂教学方法,成长进步飞快。今年,14名学生代表喀什地区参加新疆尔自治区信息素养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实现了喀什地区在该赛项的零突破。
两年来,在东营市教育局和东营职业学院、东营市技师学院大力支持下,东营援疆先后选派教育领域466人赴山东开展集中培训、跟岗研修。33名齐鲁名师到疏勒县12所学校送教讲学,名校(园)长培养工程专家组等40多人到10所学校入校指导。依托山东省教师教育网“鲁喀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共享项目”线人,助力疏勒师资能力水平显著提升。
“天地苍苍,乾坤茫茫,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每个周一,齐鲁疏勒第二中学的升旗仪式上,当3978名尔族学生齐诵《少年中国说》,11名东营援疆教师和324名新疆教师,心中涌动的是深深的感动和震撼。
在这所寄宿制初中,援疆校长赵树敬和团队以“晨读、午写、晚练”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教育在推进文化润疆中的独特优势,让说好国通语、写好规范字融入日常,也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直到石榴花开、结籽成团。
在疏勒县第四小学的操场上,一见到援疆老师,尔族女孩努尔则巴·奥布力喀斯木就亲热地挽住了他们的胳膊。她说:“我很尊重他们。因为他们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校园,让我知道,学习可以改变未来。”
在疏勒县第二幼儿园,大五班的伊力扎提飞跑过来,抱住了援疆妈妈刘青。孩子们把这样的拥抱叫作“超级抱抱”,因为“用嘴巴说不出来的话,就用超级抱抱来表达”。伊力扎提说:“我以后要做山东妈妈一辈子的小宝贝。”
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援疆教师能否不负使命,又如何践行“援疆三问”?
“援疆是奉献。是投身于大美新疆的教育事业,在岁月的熔炉中,甘心奉献,初心如磐。”
如何践行“援疆三问”,服务在疏勒县8所学校的66名援疆教师,已经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写下了沉甸甸的答卷。
“东营援疆团队从黄河入海口奔赴万里,来到祖国太阳最晚落山的地方,只为了用爱延续这一份份‘山海情’。这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力量,它不仅仅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更能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带来希望。”东营市援疆工作指挥部副指挥、疏勒县委常委、副县长徐文辉如是说。
而今,在疏勒,在整个新疆,更多用爱传递“山海情”的故事还在续写……(记者 李晓琳)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2月25日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扩充至8章60条,聚焦科普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主要包括明确科普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方向、强化科普社会责任、促进科普活动、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强化保障措施等内容。
在中山站区的西南高地上,远远地能看到冰面上有一个绿色的半球形建筑。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队员张方根:前面这里有一个淡水湖,相当于是雪水融化的,形成了一个淡水湖,常年都有。
目前还没有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疫苗,搞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的关键。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研究员常昭瑞:“如果家中有急性胃肠炎病例出现的时候,定时地要对家庭中接触频繁的部位,比如说门把手卫生间等进行定时的消毒。
由中国科协推荐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以高票当选会员事务副主席,任期为2025-2028年。
惟愿一生成一事——纪念朱光亚诞辰100周年专题展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开展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两弹一星”精神这十六个字,正映射着朱光亚的一生。
据《自然》报道,经过数月攀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终于到达了一个火星陨石坑的边缘。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马欢团队围绕大脑生物能量神经可塑性调控与认知衰老开展了研究,发现在学习记忆或者人工诱导的神经活动下emc易倍,神经元突触附近的线粒体基因转录显著增加,促进大脑能量供给。
2024年,中国科技界捷报频传,大国重器亮点纷呈,科技成果竞相涌现。一项项科技成果,不仅标注着科技发展的中国高度,也为全球科技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凤凰山脚下,由十多栋楼房组成的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安静整洁,完全看不出这里曾是繁忙的工业厂房。隔着厚厚的玻璃,张国平告诉记者:“那台不锈钢反应釜正在进行临时键合材料工程化放大试验。
放眼全国,各地积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这些可降解植入的‘骨头’,都是微细粉末颗粒通过3D打印制造出来的。”熊仕显介绍,该研究院拥有澳大利亚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余艾冰,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以及帅词俊、赵宝军、陈斌等国家级人才。
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草案二审稿”)12月21日上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二审稿规定,“科学技术人员和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活动”。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黄万波日前介绍,经过1985年至2024年的五轮系统发掘,研究人员已从巫山龙骨坡遗址采集到118种哺乳动物化石和超过2000件石制品。最近的古地磁测年结果表明,这些化石和石制品形成时间为距今200万至250万年,其中超过一半的哺乳动物化石为上新世至早更新世的属种。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还没到腊月,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吴家店镇包畈村村民陈亚舫已开始忙着订年猪。
两根“玻璃针”机器手,快速翻转细胞,准确无误地找到细胞切入点,精准提取细胞核后,再注入体细胞核……前后不过86秒,一个完整的细胞胚胎就已“孕育”完成,随后开启“克隆之旅”。
12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带领师生团队倾力打造的“人机共生:未来艺术的共创”画展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开幕。
我国科学家获取人类首份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填补月球磁场中晚期演化的数据空白。